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碳阻迹创始人晏路辉:碳中和会让所有行业重新做一遍

碳讯网 2021-12-13 09:54 1909浏览

12月9日,碳阻迹创始人晏路辉在2021凤凰网科技峰会的“科技、数字、变革,迈向碳中和”论坛上表示,碳中和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就像二十年前互联网让所有行业重新做了一遍,碳中和也具有这样的潜力,会让所有的行业重新做一遍。

每个物品都有碳足迹,据晏路辉介绍,一部iPhone平均会产生80公斤碳排放,可以想像一部iPhone本身的重量不到1公斤,但碳足迹会超过80公斤。

晏路辉表示,包括很多科技企业和消费品都在推动“碳中和”发展,比如我们去肯德基,现在餐厅主推燕麦奶替代牛奶,其实这就是在将减碳的元素慢慢地渗透到每个人生活中。“其实很少有人是完全排除在碳中和之外,我觉得这件事情已经逐步渗入,并且不断地跟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建立强关联。”

晏路辉提出,在我们衣食住行用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为“碳中和”努力。通过一周一天素食、光盘打卡这样的方式,2020年每人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800公斤,2030年每人每年减少碳排放可以达到900公斤。通过节约用电等等方式,2020年我们每人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200公斤,2030年将达到400公斤。

此外,通过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励选择绿色包裹、采取垃圾分类等等措施,2020年每人每年可以减少碳排放约20公斤,2030年每人每年减少碳排放超过30公斤,通过每周少开一天车,使用电动车、长途交通使用火车替代飞机的方式,2020年每人每年可以实现碳减排接近200公斤,到2030年这个数据会是400公斤。

“碳中和这条赛道被普遍认为是一条百万亿级的史诗级黄金赛道,未来三十年,碳中和赛道的整体投资额将达到130多万亿,我们每个人在这条黄金赛道都有无穷的机会去发挥价值。”晏路辉表示。

以下是演讲内容(在不修改原文基础上有删改):

去年的9月22日,我国提出“2060碳中和目标”之后,碳中和整个赛道都在持续升温。很多人把碳中和作为一条百万亿的史诗级黄金赛道,就像我们二十年前的互联网一样会颠覆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碳中和也将成为新的社会基础设施,影响到我们每个人和每个企业,我希望分享的就是未来每个企业、每个个人的碳中和之路。

2015年,举世瞩目的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各个国家要齐心协力应对气候变化,不能再为地球增加新的碳排放,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提出2050年左右要实现碳中和,德国已经将碳中和目标提升到2045年,芬兰的碳中和目标是2035年,一般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因为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印度刚刚提出碳中和目标是2070年,中国的碳中和目标介于发达国家和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就是2060年。

在企业层面,据(我们)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500家企业纷纷提出自己的碳中和目标。比如说像,Google宣布在2030年实现碳中和,微软要在2030年实现负排放,不光是碳中和,还要负排放,并且在2050年也就是微软成立七十五周年实现历史碳中和,苹果公司的目标也非常有雄心,苹果公司自己运营层面的碳排放已经实现碳中和,他们的目标是在2030年所有产品要实现碳中和,意味着所有上游供应商企业需要和苹果一样一起实现碳中和,这些行业的领袖在碳中和的整体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而言,企业参与碳管理和碳中和的驱动力包括三种:

第一种政策的驱动,中国的八大行业碳排放的重点企业接近1万家,就是被政府强制管控,他们每年必须披露碳数据、减少碳排放。

第二种就是头部的品牌企业为了自身的品牌竞争力,自发地开展碳管理,提出碳中和的承诺,也是为了赢得消费者或者利益相关方的青睐。

第三种就是上游供应商企业受到下游品牌的要求要披露碳排放的数据,这也成为全球推动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推手。

中国现在也有几十万家这种类型的企业,都在受到这方面的压力或者动力,之前也有一家中国的供应商企业,它也在碳排放披露方面是受到客户的强制要求,因为不断的改善在碳披露方面表现非常优异,所以在第二年也获得了客户新的接近10亿订单鼓舞人心的案例。

企业实现碳管理或者碳中和并不容易,但企业可以做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清楚我们自己碳排放的现状。碳管理的一个核心原则就是“没有量化、就没有管理,没有碳的量化、就没有碳中和”。

这是很多企业目前在用的实现碳中和的CREOS路径:

第一步就是Calculating(计算),第一步要算清楚我们自己的碳排放,找到核心领域。

第二步是尽可能Reducing(减少)减少碳排放,很多企业以为我们算清楚碳排放以后,花一定的费用把对应的碳排放进行抵消,实现碳中和是不是就可以了?

这是一种非常不值得提倡的方式,我们鼓励企业至少需要减少自己50%以上的碳排放,剩余的50%左右的碳排放可以通过购买指标或者投资实现抵消。苹果公司提出的碳中和目标就是75%通过自己减排,剩余的25%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将通过投资或者碳减排、碳汇项目实现抵消。

第三步,我们叫Engaging(带动参与),除了自己减排之外,如果有能力的企业我们鼓励一起带动供应商企业、客户和用户一起实现碳中和,比如科技企业就可以带动数亿的用户参与到碳减排的行动中,例如蚂蚁森林就已经带动6亿用户参与到碳减排的行动,这就是最功德无量的事情,投资机构或者金融机构也可以通过带动被投企业一起实现碳中和,比如新加坡淡马锡就提出,2030年50% 项目实现碳中和,2050年实现100% 项目实现碳中和。

第四步,我们叫Offsetting(抵消),企业做好所有这些事情,算清楚自己的排放,尽可能减排了,并且带动自己的伙伴一起减排,那些不可避免的排放只能通过购买或者投资碳指标的方式实现碳中和。选择碳抵消的方式也鼓励企业尽量选择更加优质的减排减碳项目,例如风电、光伏和森林碳汇,因为在吸收碳排放的时候能够美化环境,公众参与碳减排项目其实也是一种非常值得提倡的方式,因为可以实现碳减排,能够带动数以亿计的用户参与到碳减排的行动。这是最可取的,也是最可贵的,碳交易市场的价格也是最高的一种。

第五步叫Spreading(传播),企业提出碳中和目标和路径以后,我们鼓励尽早地进行传播,比如腾讯今年1月12日提出自己的碳中和路径,也是在行业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因为大家只关注第一名,很少有人会记得第二名是谁,所以这种差异化的碳中和目标和路径就显得格外重要。

任何一家企业要实现碳中和并不简单,我们应该怎样制定碳中和目标和碳中和路径?各个行业的碳中和终局是什么?我们应该考虑清楚,以终为始才能帮助我们的企业沿着正确的碳中和之路前进。今天我们聚焦在科技、金融、消费和能源四大行业,我们一起探索这几个行业碳中和的终局。

第一个行业是科技,因为科技行业本身的碳排放大多数都来自于服务器、数据中心,所以一般来说科技企业的碳排放大概是百万吨级别。在碳中和这个大的背景之下,科技企业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觉得科技企业最大的价值在于带动用户一起参与到碳减排的行动,利用它们流量的优势打造自愿碳中和、碳交易的平台,也许是最大的终局。

第二个行业是金融,金融行业本身碳排放是非常有限的,一般来说只包括办公室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用电以及差旅产生的碳排放,金融机构碳中和的终局是从自己出发,带动我们的生态伙伴,每个投资机构、从业者以及被投企业都一起实现碳中和,这就是最大的情怀,也是最大的格局。

第三个行业是消费,消费行业企业最大的终局在于希望让每个SKU计算出来碳排放,通过低碳的产品引导几亿甚至几十亿的用户一起购买低碳产品,这是最大的消费终局,也是最功德无量的终局。

第四个行业是能源,对于能源行业而言,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另一方面也要想办法将产生碳排放进行补集并且利用起来。前一段时间非常火的用二氧化碳制作淀粉的实验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关注,这样的创新、这样的技术也是能源企业需要重点投入的。也许将来我们的煤炭企业终局就是把二氧化碳捕捉起来、并且利用起来,成为新的原材料,成为一些终端产品的原材料,所以我们认为能源行业最终的终局也许就是化被动为主动、变碳为宝。

碳中和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就像二十年前互联网让所有行业重新做了一遍,碳中和也具有这样的潜力,会让所有的行业重新做一遍。

根据清华大学等机构的研究结果,未来三十年碳中和的赛道整体投资额将达到130多万亿,碳中和这条赛道也被普遍认为是一条百万亿级的史诗级黄金赛道,我们每个人在这条黄金赛道都有无穷的机会去发挥价值。

从企业端到个人端,我们每个人能为碳中和做些什么?我将从最简单的每个人接触到的衣食住行用这些领域,来分享怎么去推动碳中和、碳减排。

衣这个层面,我们鼓励将闲置的衣物进行回收和捐赠,并且进行旧物改造,减少不必要的衣物购买,并且如果是购买的时候也鼓励去选择可再生的材料制作衣物。我们统计过也计算过,回收1公斤的衣服会减少5.35千克碳排放。

食的方面,我们提倡光盘行动、节约粮食,减少一次性的餐具,多吃素、低碳的饮食,之前计算的结果是,我们每个人每光盘1次会减少147克碳排放。

住的这个环节,提倡大家节约能源,我们每节约1度电相当于减少碳排放0.61千克。根据前两天政府刚发布的数据,每节约1度电大概会减少0.58千克碳排放。

行这个维度,我们鼓励每周自愿少开一天车,北京的车主如果自愿少开一天车的话,通过碳交易的方式也能够获得大概0.5元左右的碳交易的收益,通过红包可以获取这样的收益。我们也鼓励低碳出行,鼓励低于3小时以内的高铁旅程,鼓励使用高铁,超过3小时以上才可以坐飞机。

用方面,我们节约用水,工作中尽量减少单面纸的打印,如果能够用电子化的话尽量使用电子化,减少不必要的纸张浪费,我们每人每天制造垃圾原则上不能超过0.26千克。

统计下来,我们在2020年包括今年也是一样,每人每年通过这种力所能及的碳减排的行动每个人可以减少1吨左右的碳排放,2030年每人每年可以减少2吨左右的碳排放。

我们平时也都会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活动,会议活动也会产生巨大的碳排放。如何办成一场纯粹的碳中和的会议?这里也有一些案例,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无纸化的签到,不提供矿泉水,对会议的现场搭建设备、搭建材料,可以实现回收利用,包括零垃圾的践行等措施。我们计算了一下,一般一场200人左右的会议因为交通、住宿、会场的用电用能以及餐饮茶歇,大概会产生29吨左右的碳排放,如果通过绿色会议的方式,我们鼓励参会人员绿色出行,不提供一次性的瓶装水,鼓励参会人员自带水杯或者使用酒店提供的玻璃杯等等措施,我们可以将一场同样的会议把碳排放降低到16.85吨,也就是相比一般的会议能够减少12吨左右的碳排放。

中国每天都会有上万场这样的会议,如果每场会议都采取绿色会议、碳中和会议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30万吨左右的碳排放,一年下来就可以减少1亿吨碳排放。如果这个减排量能够在碳市场交易的话,将会产生50亿元左右的经济收益。

很多企业在为员工搭建碳帐户,员工在日常生活和办公场景中参与减碳的行为,比如低碳的出行、回收衣物、光盘打卡等等都可以攒下碳积分,积分可以用来兑换奖品、兑换现金等等,也有企业鼓励让员工拿积分兑换年假,这样大家参与的意愿一下子就上来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碳帐户。

我们每天都在网上购物、消费,我出一个考题,大家可以猜一猜线上购物和线下购物谁更低碳?稍微补充一点信息,线上购物会因为额外的包装和集中的物流产生碳排放,线下的购物则需要单独的个体交通产生排放,以及建筑本身产生的碳排放。综合测算下来,平均每单线上购物会产生1.36千克碳排放,综合计算下来,线上购物每单会产生1.1千克碳排放,所以线上购物还是会比线下减少30%左右的碳排放。当然,线上购物也需要不断地在绿色包装、绿色物流这些领域进行持续的创新和改进,我们才能不断地降低在购物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

最后花一点点时间稍微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碳阻迹是一家十年前就成立的碳中和公司,我们是中国一家专注于碳排放、碳管理的软件解决方案提供商,过去的十年我们为超过1000家企业机构,包括100家以上的全球顶级世界五百强机构提供碳排放管理软件和咨询这些解决方案。我们主要是为他们提供碳排放的咨询、定制化的软件、SaaS平台等。我们也搭建了目前全国最大的碳排放历史数据库,聚集了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万条碳排放数据,所以也能够覆盖到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各种环节、各种场景的90%以上的碳排放计算,目前也成为各行各业进行碳排放计算很重要的基础设施。

我们最远的目标是希望让每个产品都有碳足迹,它的意思就是消费者在商场、超市和网上购物的时候,有机会选择更加低碳的产品,每个产品都披露了碳足迹的话,消费者去选择低碳的产品,倒逼这些企业愿意自主自发地去生产更加低碳的产品,提供更加低碳的服务,整个社会实现碳中和才真正有希望。

这些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大家!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来自: 凤凰网